在朋友圈中,我们做任何承诺时,总会担心自己是否会忘记,或是因为琐事缠身而无法兑现自己的诺言。这时,保证方式就派上用场了。保证方式可以分为口头保证、书面保证、法律保证三种。下面,我们来聊聊这三种保证方式。
口头保证:靠谱还是扯淡?
口头保证是最常见的方式,它不涉及任何纸质文件,只靠你的道德底线和自我约束力。这种方式成本低,但风险大。如果你的朋友需要你帮忙搬家,你口头上答应了,但最后却因为节目更新而爽约,谁会不知道你是个“喜欢爽约”的人呢?为了提高你的“信用度”,在你答应帮忙之前,最好先看看当天的节目表,或者培养一种“按时守信”的好习惯。你就能增加自己的信用值了。
书面保证:靠谱?
书面保证,是将你的承诺以书面形式进行确认,通常是以邮件、短信或纸质合同等形式出现。比如,你的朋友需要你帮他写一份报告,你答应了,然后把承诺写在纸条上,放在口袋里,这就算完成了书面保证。你一定要记得,这只是一个书面承诺,要想真正实现承诺,还需要实际行动的支持。否则,这张纸条只会变成你浪费的纸张。如果你的朋友需要你写一份报告,你也可以在保证书上面注明“完成报告的日期”,你的朋友就能更好地监督你。
法律保证:靠谱吗?
法律保证最靠谱,但成本也最高。你需要通过法律途径,签订正式的合同,让承诺具有法律效力。例如,你和朋友合伙开了一家店,你承诺投入10万元作为启动资金,这时候,你们应当签订一份合同,写明出资金额、分红比例等细节,并且双方都要签字盖章,合同必须经过公证。如果将来因为资金问题闹矛盾,就可以用这份合同来解决。这种方式通常只适用于比较重要的承诺,如果不是特别重要的事情,这种做法就有点过于夸张了。有了法律保证,你就可以更加放心地履行承诺了,因为你不用担心自己会被朋友起诉,也不会担心自己会被朋友赖账。
保证方式的选择取决于承诺的重要性和你对承诺的重视程度。如果你是一个守信用的人,那么口头保证就足够了;如果你想要更加正式的承诺,那么书面保证就更好了;如果你特别重视这个承诺,那么法律保证就最好了。无论使用何种保证方式,最重要的是信守承诺,不要让“承诺”成为你朋友圈中的“笑柄”。